当前位置:
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开展“人员控制数”管理工作的思考
时 间: 2016-03-16        来 源: 新巴尔虎右旗编办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根据政府公共服务不断强化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形势,基于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内在要求,中央编办、自治区编办做出在公立医院探索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对于破解严控编制与公立医院编制相对不足之间的难题、激发公立医院发展活力,推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背景分析

 新右旗设置2个公立医院:人民医院、蒙医医院,人民医院核定差额事业编制96名,实有在编人员83人,另有编外人员53人,其中部分人员工资由旗财政支出,另一部分人员工资从医院经营收入中支出;蒙医医院核定差额事业编制53名,实有在编人员49人,另有编外人员5人。从目前医院运行情况分析,在机构编制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编制相对不足。我旗2所公立医院现核定的编制数,与按照公立医院编制标准测算出的编制数相比,人民医院少20余名,蒙医医院少10余名。另外,受人员素质、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在编人员工作效能还不够高,编制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编外人员管理不够规范。一方面综合性医院编外人员数量庞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人民医院编外人员已占到在编人员的63.8%,编外人员数量较多,增加了旗财政负担和医院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编外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编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工作量差距不大,但编外人员工资一般维持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只相当于在编人员工资的三分之一左右,编外人员一般都未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三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受自身学历水平不高、人员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医院本土高层次人才数量很少。由于地处边远以及地方财力有限,高薪聘请引进的人才屈指可数。由于高层次人才匮乏,一些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无法开展,公立医院服务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发展受到比较明显的制约。

公立医院核定的编制数量都比较多,但公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公立医院仍聘用数量较多的编外人员,一方面反映出医院编制相对不足存在缺口,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编制使用效益还有提升空间,人手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人员工作效能不高的问题并存。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应围绕提高工作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统筹兼顾适度充实人员、优化人员结构等因素,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发挥好这一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根据事业单位情况,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可初步考虑为:一是合理测算确定人员控制数、每个人员控制数的工资支出标准和旗财政每年拨付给医院的人员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为定额。医院不再核定编制数,医院人员数不受总量的限制,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和工资总额规模合理确定,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二是创新完善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下人员管理的措施,实行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后,原在编人员和新进人员均执行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制度,新进人员通过公开考试招聘录用。根据国家、自治区部署,加快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制度改革的步伐,务求取得更大突破。根据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运行特点,统筹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力度,由医院实施更为灵活的工资浮动制,拉开职工工资差距。

 二、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涉及的几个问题

1、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遵循的原则。在公立医院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是一项新事物,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摸索推进、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在组织实施时,应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综合配套、统筹推进,因地制宜、鼓励探索的原则。要将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改革纳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体制改革以及公立医院专项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在研究制定人员控制数管理措施时,做到与相关领域改革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改革的整体效应。要把节约财政资金做为制度设计的重要目标,抓好摸底调查,科学测算数据,合理的确定相关指标体系,做到改革后人员工资支出与原有支出相比,规模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要把提高人员效能作为制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积极推动收入分配等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更可持续。要把消化编外人员作为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利用一定周期,积极稳妥的清退编外人员,统一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规范医院人事管理。

2、合理确定人员控制数。确定人员控制数,是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已经出台,这是推动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确定人员控制数,应以编制标准为基本依托,保证人员控制数确定工作的质量和规范性。综合考虑地方财力、编制使用效益、绩效工资实施进展程度等因素,可考虑按编制数的110-120%确定人员控制数,如医院编制测算为100名,人员控制数可确定为110-120名。人员控制数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整周期应不低于3年。人员控制数与编制数的差距不宜过大。

3、合理确定旗财政每年拨付给医院的工资总额(定额)。确定旗财政每年拨付给医院的工资总额(定额),是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可考虑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参照公务员标准,将本地区初任科员工资标准(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补贴等)确定为每个人员控制数的工资支出标准,人员控制数和每个人员控制数的工资支出标准相乘,即为旗财政每年拨付给医院的工资总额(定额)。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对医院一定周期(如5年)的运行情况和医疗服务收入支出情况的综合分析测算,确定出医院每年医疗服务收入中可用于人员工资支出的数额(一般可取几年的平均值),然后根据第一种模式初步确定旗财政每年预拨付给医院的工资总额(定额)。两者相比较,如果后者数额大于前者,后者与前者的差值即确定为旗财政每年拨付给医院的工资总额(定额);如果前者数额大于等于后者,即确定旗财政不拨付医院人员工资,旗财政投入给医院的资金用于支持医院其他项目支出。根据公务员工资标准、医疗服务收入增减变化等情况,每个人员控制数的工资支出标准实施动态调整,一般每3年调整一次。

4、加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按贡献合理拉开职工收入差距,是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卫生计生部门和医院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安排,科学设计,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务求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奖优罚劣、优绩优酬。

    5、赋予公立医院更大的法人自主权。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主要涉及医院内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法人地位,赋予公立医院在人员聘用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等人员管理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公立医院应在卫生计生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充分认识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结合医院运行实际,以提高医院运行效益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细化实化人员管理措施,把这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编外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实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赋予了医院调整增减人员数的更大弹性空间,客观上起到了替代编外人员的作用。应切实加强编外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稳妥的清退编外人员,或根据工作需要将编外人员调整充实到其他单位,一般应将编外人员控制在人员控制数的10%以下,发挥好人员控制数管理模式节约财政资金的重要作用,减轻旗财政和医院自身的负担。

三、完善人员控制数管理的相关工作机制

开展人员控制数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应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保障改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一是建立健全长效评估机制。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精干力量,对改革情况及时进行评估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根据工作情况,对改革措施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使改革举措更加切合实际,发挥实效。二是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卫生计生、组织、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的联动制度,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相互通报信息,协调政策制定,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三是建立健全定期报告机制。要建立改革工作定期向上级报告制度,特别是对推进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事特报、及时上报,争取上级的业务指导,同时也为上级推广成功经验、制定普遍适用的政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发挥好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改革持续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