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鄂伦春自治旗委编办“四维施策”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鄂伦春自治旗委编办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局,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联动、人才引育,打造功能定位准确、组织架构完备、发展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一是创新机构设置,让园区转型有“方向”。“保机构、升规格、强根基、提效能”为方针,对园区进行实地考察、论证调研,全面了解园区建设发展、管理运营、效能发挥、用编需求、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情况,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重点保障服务机构,助力园区升格为正科级单位。立足全旗乡村振兴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大局,依据现代农业产业园职责职能定位,设立项目规划建设、科技信息、招商引资等股室,明确主要职责,科学核定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定位,为后续园区升级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保障编制资源,让支撑服务有“底气”。积极推进农业人才引进,重点保障农业和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引进需求,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用编需求,以编制保障护航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干部调配、公开考录、人才引进、退役士兵安置计划等方式,配齐配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干部队伍,促进农业人才、产业人才、科技人才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向乡村振兴领域流动。2025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退役士兵安置等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事业编制若干名,保障园区人才队伍建设需求,为农业产业园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及提升运营水平提供有力的编制保障。

        三是加强产业建设,让龙头引领有“力量”。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为统揽,定位现代农业产业园机构建设,完善职责职能。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并坚持示范引领,培育龙头企业。将紫苏作为全旗“一主三特”发展布局中的特色产业之一,借助京蒙协作的契机,积极推动紫苏企业发展,构建起产业与人才融合的良性机制。同时,通过加大对紫苏产业的奖补力度,鼓励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紫苏种植和加工,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紫苏种产销基地、中国紫苏之乡。  

        四是培育本土人才,让发展动能有“根基”。积极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人才聚集和引育优势,借助国家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帮扶优势,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机构专家深入本地进行技术指导,靶向解答紫苏种植户在生产、种植、管理全流程中的实操难题。编制完成《鄂伦春自治旗国家科技特派团技术指导手册》,大力培养各类农业技术人才,为本地产业提质增效筑牢人才根基,园区逐渐成为全旗农业产业创新平台、交流互动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人才汇聚、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作用正日益显现。

        审核人:张雄峰                                            撰稿人: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