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市委编办将林业事业发展作为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市属林业六局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深耕细作,逐步构建起职责明晰、统分结合的林业发展新格局。现如今,市委编办锚定人才引进和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将事业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与林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助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史为鉴,述往思来
市属林业六局发展历史绵长,机构设置几经更替。为切实把握市属林业六局的发展脉络,使其事业发展与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市委编办将市属林业六局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林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三个阶段,搜集整理了近自1991年以来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专项改革文件和机构编制管理档案,深度把握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变化情况,并结合其运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判,初步提出畅通人才准入渠道和进一步优化编制配置的设想。
以实为据,行之愈笃
为有效掌握市属林业六局机构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市委编办创新采取“解剖麻雀”和“蹲点”式调研,于7月赴柴河林业局和南木林业局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访谈,把畅通人才准入渠道,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市属林业六局“新陈代谢”作为命题,按照所制定的《调研方案》,深度融入两所林业局的日常运行和工作开展中。一是按政务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两大类,对两家林业局全部科室进行逐一看查,对现有人员实际分工情况、年度工作量、岗位结构、学历层次及科室履职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确保掌握的资料全面准确,详实可靠。二是同班子成员,各环节干部开展一对一访谈,了解两所林业局在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职能职责履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环节干部提出履职设想,对开展现有职责任务范围内工作所需人员编制进行预判,为机构编制部门拿出人员编制配备的实际举措提供参考。三是选取部分林场、保护区进行实地看查,结合管护面积、深浅山区、管护站数量及管护人员等因素,重点分析各林场及下设管护站编制配备合理性,为实现市属林业六局机构编制资源的“瘦身”和“健身”打好基础。
以施为策,拔本塞源
在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工作中,市委编办已完成了市属林业六局公益类别界定、人员编制核定、职能配置等工作,并重点加强了基层党建、纪检监察、林长制等领域机构设置或领导职数配备。下一步,将结合详实的历史沿革和精准的调研把脉,着力破除制约市属林业六局发展的“新陈代谢难”的问题,加强同横向部门的沟通,为市属林业六局充实新生力量,并按林业事业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管理面积、深浅山区范围等因素,探索定额+浮动的编制配置方案,全面实现林业领域机构机构编制精准配置,走出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林业领域机构编制管理之路。
撰稿:冯汪竹春
编辑:杨薇
初审:王聪
复审:刘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