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伦贝尔市委编办以机构编制工作赋能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

  近年来,市委编办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在服务保障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上下真功、出实招,为推动农牧产业优质高效转型,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注入强劲机构编制动力,逐步构建起优化协同高效,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牧产业新格局。

  强根基,统筹谋划,构建合理高效发展结构 

  一方面,把握一个方向。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打造强劲有力的农牧业行政管理体系。结合地区农牧业工作特点,对市农牧局“三定”规定的职责表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审核,对照上级部门和原“三定”规定内容,逐项进行分析研判,进一步理清权责边界,在自治区各盟市中率先完成乡村振兴局整体划入农牧部门及相应的加挂牌子和人员转隶工作。另一方面,贯彻“一条主线”。迅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若干措施》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农牧领域工作中,结合具体工作特点,在农牧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中增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表述,并明确专司机构,确保为部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找准谋实结合点、发力点和落脚点。 

  育新枝,汇线为面,形成统分结合运行体系 

  一方面,织密发展脉络。市委编办着眼农牧业领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和专业性、技术性、服务性特点,在农牧领域科学规范设置事业单位,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执法监管三条事业机构主线,实现乡村振兴、科研交流、技术推广、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预防等农牧业职能全覆盖,为切实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推深做实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计划提供有力机构编制保障。另一方面,突出针对性配置。根据农牧事业发展实际和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特点,对事业单位机构规格、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采取了针对性配置,在科研类单位内设机构核定上,合理把控管理类内设机构和科研机构比例,突出科研属性;在职能配置上,对承担粮、肉、乳、农田建设、大豆繁育等职能进行细致划分,鼓励事业单位采取“小三定”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内部职能分工,确保农牧业领域职能职责统分结合、衔接有序、保障有力。 

  深耕耘,强弱补短,开拓增量增质发展空间 

  一方面,用好调研“传家宝”。市委编办将调查研究作为挖潜农牧领域机构编制资源内生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抓手。启动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以来,赴市农牧局及所属事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3次,通过编委会和室务会研究审议,增强了奶业行政管理和信访工作,进一步理清农业、牧业研究推广机构职责,强化大豆科研工作力量,专门设立承担黑土地保护利用与建设、农业植物检疫职能的事业单位,不断为农牧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添砖加瓦。今年,市委编办着眼部分事业单位规模大、职能广等特点,将农牧领域部分事业单位列入本年度“大块头”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专项调研课题中进行“把脉问诊”,意在通过探索体制机制微调,向优化编制资源配置要效率,向推动改革发展要质量。另一方面,激发人才“动力源”。市委编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结合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工作及农牧部门编制使用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制定年度人才用编计划,充分运用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竞争性比选等方式为农牧事业发展充能,两年来,为农牧领域批复各项招录编制73名,充实高素质人才58人。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的问题,持续健全管理机制,出台《呼伦贝尔市人才专项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同时,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特点,为人才成长预留发展空间,下放事业单位编制结构核定工作,允许事业单位在一定比例范围内,灵活调整管理人员与专技人员比例,为服务人才成长,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撰稿:冯汪竹春

  编辑:杨薇

  初审:刘玉胜

  复审: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