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牙克石市扎实推动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时 间: 2018-10-18        来 源: 牙克石市编办

推进综合执法,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将仍是发展中的中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和坚持不变的方向。而当前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着力优化部门职能设置,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构建起适应发展要求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制,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实践中,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城市管理执法问题主动作为,以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中的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了系统内综合执法、跨部门综合执法和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建立起了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一、有效推动跨系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明晰改革方向。在充分调研、多次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牙党发[2017]26号),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晰改革路径,明确改革步骤,为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职能归类整合,夯实改革基础。通过对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管理职责和执法职能进行了重新的归类整合,将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职责与市住建、规划部门行使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的职责,以及环境保护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职责进行整合,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三是部门优化配置,增强改革实效。在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结合城市建设需要,重新调整各执法中队的执法区域,对各执法中队的数量及编制进行了重新调整,有效强化执法力量,努力构建上下联动的改革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增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实效

二、扎实推进系统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加强力量、整合资源、综合执法、提高效率”的工作导向,科学确定了文化市场领域综合执法范围,合理划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厘清政府管理职能与行政执法职能的关系。依托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建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作为文化市场领域集中行使综合执法权的执行机构,集中行使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版权)、体育等行政执法权,查处违法行为,实现了一个系统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深入推进镇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试点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汉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深入推进了镇域综合执法,在除牧原镇外的其他9个镇全面开展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设立了各镇综合执法局,印发了“五定”方案,明确了镇级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职责,并核定了事业编制100名,将市农牧业局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等12个方面的行政执法事项;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3个方面的行政执法事项;市城管执法局镇容环境和城镇绿化等7个方面的行政执法事项;市文体新广局文化、体育、文物、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经营单位、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4个方面的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委托下放,落实委托责任,整合执法主体和执法力量,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同时,深入乌尔其汉镇、免渡河镇两个试点镇开展了改革专项督查,采取“听、查、看、走”方式,全面了解了试点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体开展情况,形成了《督查报告》,点明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免渡河镇、乌尔旗汉镇综合执法工作有序开展,主要开展了占道经营集中整治、沿街商贩平稳入驻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工作。通过改革,综合执法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推进,实现了由分散状态中的各自为战向集中集约下的合力执法的转变,实现了执法资源高度集中和优化配置,扭转了综合行政执法“看得见、管不了”的尴尬局面。通过一系列的机构重组、职能划转、人员调配等改革工作举措,全面理顺了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相对集中了行政执法权,理顺了部门权责,为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构编制和体制机制保障。建立健全了市镇两级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和执法体系,解决了基层执法中力量分散薄弱、监管缺位的困局,有效破解基层综合执法力量薄弱和“看得见”、“管不了”的执法困局,为增强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审核人:宋占军               拟稿人:包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