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扎兰屯市关于公安系统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时 间: 2012-09-28        来 源:
根据呼伦贝尔市编办关于开展警务体制机制创新调研的工作部署,结合《扎兰屯市机构编制核查实施方案》精神要求,4月27日,扎兰屯市编办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公安系统,对其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导致警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警力现状  
(一)机构设置情况
按照扎兰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扎兰屯市公安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要求,扎兰屯市公安局根据工作职责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进行了调整,目前,共有12个内设机构,分别是:纪检委、政工监督室、警务保障室、指挥中心、情报分中心、法制大队、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治安管理大队、刑事侦查大队、交通警察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1个看守所,1个拘留所,25个派出所,其中:市区7个,乡镇18个。
(二)人员配备情况
扎兰屯市公安局现有专项编制xxx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7名(2正5副)。公安局实有xxx人,其中:局机关xx人,刑警大队和交警大队xxx人,看守所和拘留所xx人,派出所xxx人。下设公安局后勤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x名,实有x人。
外聘协勤xxx人,为编外用工,其中:内设机构协勤人员分布xxx人(刑警大队和交警大队合计xx人),看守所和拘留所协勤人员x人,派出所协勤人员分布xx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民警的老龄化和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了可用的公安警力不足
一是民警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扎兰屯市公安局在编民警401人,其中51岁以上xx人,占总人数的24%,41岁至50岁xxx人,占总人数的39%,31岁至40岁xx人,占总人数的17%,30岁以下xx人(其中2010年新考录66人),占总人数的19%,平均年龄42岁。从全市公安民警年龄结构可以看出,中老年民警已占民警总数的近二分之一,民警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员队伍出现断层。因公安工作的高压力性和高危险性,很大一部分老民警已不适合在惩奸治恶、防危除暴一线工作,因不到退休年龄,大多只能在部门内占编占岗但工作绩效不高,造成警力相对不足。二是部分警察素质不高。在当前的队伍中,少数民警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民警不懂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懂如何按程序执法,公安业务生疏、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水平有限,影响了警力的发挥。还有一些年龄大的民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对配备的一些新的科技装备不能熟练使用,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造成警力相对不足。
(二)刑事治安案件频发,导致了公安警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的急剧加大,基层警力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增长速度,新增警力相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无异于杯水车薪,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一是刑事案件高位运行。2011年共接受刑事案件1232起,先后投入警力20000余人次,平均每天发案3.4起,现案破案614起,现案破案率49.84%,平均每天破获1.7起,结案率为67.56%。破案绝对数819起,综合破案率66.48%,共刑事拘留269人,提请逮捕155起172人,批准逮捕149起165人,批准逮捕率95.9%;取保候审212人,监视居住1人;移送起诉233起264人,起诉率100%。共行政拘留660人,罚款781人,行政案件转劳动教养41人。刑事案件的高位运行,民警不得不频频奔赴案发现场勘查取证,应对繁琐的检验、鉴定程序,奔忙于艰苦细致的侦查取证工作,耗费大量警力和精力。二是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频发。全市拥有机动车6万余台,机动车驾驶员8万余人,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2800余公里;全年共受理治安案件3209起,查结案件2618起。在“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中,年内共投入警力3000余人次,全年共排查整治7处危险路段,更新标志标牌70块,设置警示标志12块,重新施划了道路标线6000平方米,开展大型宣传活动78次,举办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法制讲座150余次,印发交通安全读本2万余册,全年开展道路交通集中整治行动150余次,办结交通违法刑事案件73起,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2起,查处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32570起,记分21950人次,行政拘留46人,刑事拘留47人,其中因“酒驾入刑”刑事处罚36人。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起,死亡11人、受伤4人、经济损失2.21万元。三是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纷繁复杂。全年排查矛盾纠纷200余起,投入信访经费20余万元,共接访26起,其中办结8起,化解现案14起,化解积案4起,一把手接访15起,化解15起。有些矛盾比侦办一起案件还费时费力,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牵扯大量警力。
(三)非警务工作繁多,导致公安警力不足
全市安全保卫和非警务工作繁多,过多的非警务活动挪用了大量警力,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公安机关不得从事非警务活动,但在基层仍有大量警力被挪做他用。如上级对下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评此起彼伏,而且多是针对基层队所,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部门只得停下日常工作忙于接待,动用部分警力造计划方案、搞形式总结、定期汇报情况,这些检查考评一定程度影响了警务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完全沉到业务工作中去。
三、对策建议
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们很难再大规模增加警察的数量,装备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质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警力资源开发、推进现代警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管理现代化水平已日益迫切。
(一)重组资源,优化警力,保证警力相对充足。合理调配警力是达到警力充足的有效途径,可提供三种途径:一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定岗定位、定编定员,合理调节配置机关与基层、警种与警种之间的警力。二是采用机关干部下基层、定期驻勤和轮岗代职等方式,推动警力下沉,将警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对于一些常年病休或年老体弱的民警,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提前退休或离岗待退等办法来解决,使之不占编制、不影响进人,形成分布平衡、结构优化、进出顺畅的警力调配机制。
(二)通过提高民警素质缓解警力不足。在现有的人员编制下,实施科技强警,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使每个民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是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方法。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科技投入,不断改善装备等硬件建设,加大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深化苦练基本功,向素质要警力,通过经常性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业务水平和体能技能,使每个民警都成为公安工作的“专家”,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从而实现内涵意义上的增加警力。
(三)科学使用警力,节约警力资源。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始终使民警队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是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一剂良方,建议公安部门:一是合理用警,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能不用警力的尽量不用,最大限度节约警力资源。二是改革基层警务运行机制,逐步推行四班三运转的勤务运行机制,使警力得到有效缓解,做到有张有弛,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不减。三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可有可无的检查测评要全部“瘦身”,必要的检查考评尽量减少考核项目,确保基层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拟稿人:吴钦伟      审稿人:高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