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息工作首先要求信息员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信息工作要适应工作需求
信息工作是保持上下联系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服务:给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与同级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对下级基层传递指示要求。在信息反映的内容上,强调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但是在信息的终端服务上,又要对准决策者的思路。因此从领导的需求角度讲,信息工作的定位是:工作决策的“情报部”,掌握进度的“显示屏”,观察态势的“晴雨表”,反映问题的“预警器”;从反映报送信息角度讲,信息工作也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面貌、工作状况的形象展示“窗口”。因此,信息工作又是:展示思路与方法的“窗台”,体现生机和活力的“舞台”,提供锻炼与探索的“平台”,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擂台”。
(二)、信息反映必须体现思想内涵
1、信息反映思想,不是要反映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求真务实的表述,反映出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发展性的理念和要求。信息反映的总体基调就是强调务实,真实管用是信息的生命和价值所在。要以质量来促进数量,以数量来提升质量,不要辛辛苦苦制造平庸、落后的“垃圾信息”。因此,一篇信息在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形式上的处理,一定要服从于实实在在的内容,内容又要由思想来引领、提升、提炼。
2、对于信息反映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要树立和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要坚持“四个并重”:获取区域内信息与获取区域外信息并重;获取系统内信息与获取系统外信息并重;获取纵向网络信息与获取横向网络信息并重;获取主渠道信息与获取社会渠道信息并重。与上情、与下情、与领导思路、与群众需求等多方面实现对接,从而找到信息反映的着力点、结合点。
3、信息文体看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叙述文体,但是它蕴涵的思想量、反映的信息价值,恰恰体现了信息员相当多的积累和素养。信息积累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仅有文字功底的积累,还有思想方法、社会经验等方方面面的积累,是集中整合了许多社会信息、工作信息甚至生活信息后作出的一个综合判断。
(三)、信息撰写要讲究表述方式
信息撰写要紧紧抓住写作要素 “5W”和1各“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找准切入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掌握三点,一是切口要小,入手要低。切忌面面俱到。二是精心选择好角度。角度不同,效果不同。三要坚持“独特情况单个反映,普通情况综合反映”。如果情况比较独特,哪怕事情很小也要不折不扣地反映出来,而不要贪大求全、以偏概全地搞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所谓“综合信息”。
2、发现正常情况外的异常情况,寻找规定动作外的自选动作。实际情况是发展变化的,上面的政策规定只能作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方向性的描述,要避免简单地反映贯彻落实上面精神的情况,而是要更多地反映基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要善于把反映的信息内容放到一定的环境中去比较,一是放在大范围、大系统中去综合考察,看有无普遍性、典型性的意义;二是与周边左邻右舍横向比较,看有无独创性、特色性;三是放在本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去纵向对比,看有无创新性、突破性。
3、信息讲究表述方式,信息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表述方式和要求。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标题可以决定一篇信息的生命。对于一些比较独特的情况需要全面反映工作过程,可以用二级标题。其次是行内话要少说,新鲜事要多讲。信息工作主要在系统内部运行,是给同行中人看的,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些过程章节、有些道理性的话,内部人知道的就不要啰嗦重复。第三要少讲道理,多说事实。主要是以事实来说话。要通过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证明上级部门和领导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和可实践性。一方面反映的范围应当不设任何禁区和障碍,有什么领导需要了解的或者需要领导了解的情况都应该反映、报送。但是另一方面还要讲政治纪律,报送之前一定要认真审核把关,防止低级错误和政治错误。特别是通过网络报送信息后,更要注意工作的严肃性,不能不负责任地重复报送或抄袭制作虚假信息,造成工作上的误导和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