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委编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进一步理顺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在优化职能体系、聚焦服务保障、加强编制保障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职能体系,筑牢高效协同运行根基。主动围绕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将区发改委承担的招商引资职责划入区商务和口岸局,明确区商务和口岸局承担制订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协作配合机制;并在全区事业单位机构框架内增加设置区投资促进中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区发改委加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牌子,牵头推进为企服务,为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协作配合机制提供组织保障,设立民营经济综合办公室,统筹负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重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全方位高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聚焦服务保障,提升精准高效服务能级。持续强化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扎实做好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坚持原则标准,严格受理、审查、核准“三级”审核机制,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核查,实时跟踪事业单位履职情况,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全面加强事业单位诚信建设,引领诚实守信的市场营商环境。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行系统学习和交流研讨,领会《条例》要义,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要意义,立足机构编制工作实际,积极主动作为,找准优化营商环境新坐标。
加强编制保障,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优先用于保障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聚焦发改、商务和口岸等部门编制资源配备,深入调研各单位的职责履行和人员编制使用情况,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编制资源,为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提供编制保障需求。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挖潜、跨部门调剂、周转使用等方式,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重新修订完善《海拉尔区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暂行管理办法》,统筹50名事业编制,对人才专项编制进行循环使用,科学谋划用编进人计划,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审核人:卜海涛 撰稿人: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