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拉尔区委编办三方面协同发力用好机构编制资源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战略支撑。海拉尔区委编办重点聚焦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科学配置、精准投放、高效利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使机构编制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优起来。
        一是精准施策、深挖潜能,全力盘活编制资源存量。盘活存量是破解编制供需矛盾的首要途径,海拉尔区委编办建立健全“编制周转池”制度,基于上级拨付的40名编制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挖潜10名编制,集中管理50名空余编制资源,保证人才专项编制、行政周转编制优先用于保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发展领域和基层一线急需,推动资源由“静态管理”向“动态配置”跃升。
        二是源头管控、刚性约束,坚决守住编制总量红线。严控总量是机构编制工作的底线要求,不断强化刚性约束。海拉尔区委编办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程序。凡涉及机构设立、编制调整事项,必须深入开展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强化法规制度刚性执行。 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制”意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履职尽责、配置资源。严禁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定期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调整编制资源、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是全程跟踪、多维联动,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实效。监督检查是保障编制资源规范高效运行的关键闭环,应贯穿管理全过程。海拉尔区委编办健全常态化日常监督网络。海拉尔区委编办充分运用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机构设置、编制核定、领导职数、实有人员等核心要素的动态监测和在线预警。同时,畅通“12310”举报电话等社会监督渠道,及时受理核查违规线索。同时针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报告、年度重要事项的报告等工作,对于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单位,在编制资源配置上予以适当倾斜,推动建立以履职效能为核心的机构编制管理评价导向。
        审核人:卜海涛                    撰稿人:李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