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资源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战略资源,其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海拉尔区委编办通过构建“盘活存量-严控总量-动态监管”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精准赋能,实现资源配置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一是创新周转机制,激活编制资源存量潜力。针对编制供需矛盾,建立“编制周转池”动态调配模式,整合上级拨付与内部挖潜的50名编制资源,重点保障重大决策部署、民生领域及基层一线。通过“基本编制+附加编制”的弹性分配方式,优先支持中心城区教育发展需求;专项保障医疗、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管等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闲置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
二是强化刚性约束,严守编制管理法治底线。坚持“编制即法制”原则,建立全流程审批管控机制。对机构设立、编制调整等事项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三性论证”,确保资源配置科学合规;定期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将结果作为资源优化依据,通过评估调整编制配置;联合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建立联动监督网,严查超编进人、违规借调等行为,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吃空饷”专项核查,维护编制权威性。
三是构建智慧监管,提升资源配置综合效能。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打造闭环监管体系。实时监测机构设置、职数配备等核心指标,对超编、超职数等情况自动预警,即时处理系统预警事项;畅通“12310”举报渠道,结合年度报告、专项督查等形成“监测-整改-反馈”闭环,对管理规范单位优先倾斜编制资源;深度分析编制数据,对于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单位,在编制资源配置上予以适当倾斜,形成“精准投放-动态调整-效能倍增”的良性循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审核人:卜海涛 撰稿人:沈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