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拉尔区委编办学《条例》强规范,筑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根基

        海拉尔区委编办聚焦《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核心关联,以第五条、第十一条及全流程条款为重点研学内容,结合海拉尔区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实际,深入剖析 “法规条款如何指导业务实操”“登记管理如何衔接编制审批”,不仅厘清了事登工作的 “法定依据” 与 “权限边界”,更深刻认识到:事业登记工作的每一项登记业务,都是《条例》在基层机构编制管理中的 “具象落地”,必须以法规为标尺,把好登记审核关、守好合规底线。
        一、深学《条例》核心,筑牢理论根基。以《条例》学习提升履职能力,一方面锚定直接关联条款。重点研学第五条(领导体制)、第十一条(地方权限),厘清“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明确中央编委核心领导地位与地方权限范围,扭转“重流程、轻源头”倾向,划定“法定依据线”与“权限红线”。另一方面贯通全流程条款。梳理“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监督问责”流程,认识到登记管理是机构编制全周期管理的“末端验证”与“前端反馈”,建立“审批-登记-监督”闭环,推动工作向“全链条合规把控”转变。通过深入学习《条例》,聚焦关键条款学深悟透。
        二、紧扣《条例》实操,提升规范水平。以《条例》为“标尺”,结合工作实际优化机制、防控风险,确保业务合规、信息精准。 一方面严控审批风险。依据第十一条建立“权限核查优先”机制,对事业单位设立、职能调整等申请,先核查权限、再比对批复,超权限或无批复申请一律不受理,杜绝“先登记后补批”风险。另一方面完善后续管理。以监督问责条款为依据,开展登记信息“回头看”,比对实名制系统数据,整改某单位“登记与三定规定不符”问题,推动130家单位规范信息,将监督融入日常,形成“登记-核查-整改-反馈”全周期监管闭环。
        三、总结学习经验,助力工作发展。在此次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工作推进中,海拉尔区委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公室通过系统性的《条例》学习,让公职人员不仅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相关法规条文的理解,更在具体业务办理中强化了依法依规履职的意识和能力,法规素养得到了实质性提升。这种素养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登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着登记流程进一步规范,有效避免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流程模糊、标准不一等问题;同时,借助对登记信息的精细化梳理和动态化管理,实现了服务对象信息的精准掌握,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而流程的优化与精准化管理又共同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让登记办理更加高效便捷,切实减轻了服务对象的负担,推动登记管理工作全面迈向“规范化、精准化、效能化”。
        审稿人:卜海涛                    撰稿人: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