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夯实基础,校准机构编制数据。强化数据管理基础,以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调整文件为依据,维护好机构名称、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关键信息,确保数据精准详实。全面梳理近年来机构编制调整、用编计划等文件,对实名制数据库内容进行逐一校对,并建立实名制数据库台账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台账,实行数据双向互验,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提高机构编制数据资源精准度。
二是加强配合,确保部门联动管理。通过规范出编、入编事项的办理时限,缩减人事调动流转周期,强化各部门对人员编制动态调整的重视程度,有效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能。在编制使用核准、干部人事管理、工资审批发放等业务中,通过完善空编使用报批、股级干部备案、减员人员管理等工作机制,强化与组织、财政、人社部门的互联互通、协调配合,实现人员调整审批要件互认、业务流程串联、责任链条完整。
三是数字赋能,优化机构编制资源。发掘数字潜力,充分利用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定期对部门单位空编比例、人员结构情况等进行分析研判,为编制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部门履职效能、编制使用饱和度等机构编制事项开展评估,发挥评估结果激励约束导向作用,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滴灌”。
初 审:王彦青 复 审:刘秋怿 撰稿人:包金玲